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易泽元)4月12日,第四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桂子山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进一步夯实学术体系理论根基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宏达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的红色革命基因、红色传统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强调华中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社长谢成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进一步夯实学术体系理论根基、凸显基础理论研究时代价值及深化跨学科研究融合等建议。
《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夏欢表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共同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并分享了《思想教育研究》期刊近年来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毛华兵主持开幕式。
加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万美容主持专家主旨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耀灿在主旨报告中探讨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与路径,详细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及其重要意义。他强调,要加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工作,并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特别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贯彻大思政理念”“加强学术研讨和争鸣”“加强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要求。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表述问题。他建议,将基本矛盾理解为“人们的现实思想状况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指出通过这一视角能更好地理解、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群体进步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表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单向度的,还可以采用相辅相成的辩证表述方式如“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相统一”“社会动员与人生安顿相统一”等观点,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表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立足具体实践经验又要将其上升到规律层面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要借鉴其他学科理论资源,特别是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他分享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题报告阶段,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习胜详细阐释了基于既有框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硬核”的思路。中山大学教授李辉表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需把握整体性逻辑,统筹系统与要素等关系,并从范畴、矛盾与规律出发,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基本逻辑。武汉大学教授项久雨表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立足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通过不断反思与超越实现真正的重构。吉林大学教授王贤卿表示,要立足国家战略高度,重塑认识方式、变革实践逻辑、解决实践难题,把握数字化时代特征,通过跨学科研究和系统性创新突破实践难题,重塑教育认识方式,推动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秀军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构及发展优化要坚持分化基础之上的综合、综合基础之上的发展。
西南大学教授周琪从思政教育媒介环境的典型形态维度阐述了媒介、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路。清华大学教授吴俊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立足新时代特征,把握客观性原则,强调方法选择要适应主体需求、时代要求,并结合国际形势变化阐述了如何切实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客观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石书臣表示,意识形态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和最重要的本性,必须辩证把握本质与属性的关系,坚持意识形态教育核心,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真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史宏波表示,要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话语体系,增强话语的引领性、解释力和亲和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高鑫从“五育并举”角度阐述思政知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引领作用,并详细介绍了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与创新路径。
以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为着力点
论坛设置了四个分论坛,与会学者、青年学生分别围绕“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协同提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协同发展”等主题开展分论坛交流。
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华洲主持。目前思政教育加速向数智化转向,南宁师范大学教授曾令辉结合“数智思政的本质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系统阐释。四川大学教授李辽宁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价值目标、主要论域、内容体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武汉大学教授杨威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相关问题,强调要全面考量教育的有形与无形成本,将效益的研究、提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及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马忠表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技术革新特别是AI技术对思想表达形式的重塑带来认知风险,亟须构建兼容文化特性的自主知识体系以应对人机交互新挑战、坚守思政教育的价值立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王景云表示,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突破工具理性局限,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创新载体建设路径,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主持论坛闭幕式。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韦冬雪、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永和、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嘉、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彦涛分别代表四个分论坛作研讨总结发言。
万美容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其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指导,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为着力点,深入研究产出更多学科原创性成果,推动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总结梳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与创新的经验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双向奔赴、双向互动、双向推动,群策群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