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的三重根源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1-04-22点击: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的三重根源

作者龙静云 林华开;《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08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指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需要,在教育者引导和教育环境影响下,主动、自觉地理解、认可、同意、接受、同化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形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归属感和一致性,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外化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和习惯的实践活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是人的主体精神增强,提升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应然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强调了受教育者在认同中的主体性地位,并在认同范畴中重构了认同主体(受教育者)、认同客体(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引导者(教育者)的关系,彰显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确认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根源主要有动力性根源、工具性根源和目的性根源。动力性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最根本、最基础的依据与原因,而工具性根源和目的性根源则分别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两个维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的动力性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动力性根源主要认为需要和利益是推动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根本动因。动力性根源从最根本层面,解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和发展的必然性、普遍性原因。

1. 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前提。

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的基础与出发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于自我认同需要,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我角色定位、自我完善的需要。个体在发展中需要保持自我人格的统一与一致,避免陷入自我同一性危机,促进自我健康、完整、统一发展。个体通过接纳社会主流的思想观点、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并以此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稳定的道德框架去面对人生发展中的变动,保证自我同一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于社会认同需要。为满足融入社会的需要,个体要不断接受社会规范,认同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价值。个体往往根据生存与发展需要来选择价值观;反过来,确定了价值观,又引导和调整需要。价值观正是在这种选择、调整中形成。人一生下来,社会环境是既定与预设的,个人正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接受、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认可、接纳的社会人”“政治人。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对个人来说,是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需要的产物。需要的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归宿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体现为一个过程,不只是一种意识或观念,而且是在实践中产生客观、实际的效果,达到社会与个人目的。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结果如何、目的是否达到,是以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为主要标准。社会和个人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当认同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人需要时,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反之,则认为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2. 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动力。

利益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社会关系在现实中表现为利益。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发展最直接动因。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利益的激发下,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认同主体自身对社会利益的追逐是激励主体认同的内在的、最直接、最稳定的驱动力量。从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来看,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阶级利益的需要,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活动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巩固和维护阶级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产生原因之一。而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什么接受统治阶级的道德准则、价值体系、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呢?也是因为满足个体的利益。因为认同活动界定认同主体的社会身份,产生社会归属感,促进个体被社会接纳,产生本体的安全感。同时,在接受、认同活动中,个体在学习、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中成长,获得社会的支持,促进自身完善与进步。

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的工具性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工具性根源主要从阶级性、政治性出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产生,源于促进社会成员接受、同化占统治阶级、国家、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达到巩固统治、实现国家安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工具性根源,更多是从为谁服务的角度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生成、出现的根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它是为统治阶级、国家、社会服务的工具,是为满足统治阶级、国家、社会的利益诉求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工具性根源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维果茨基所言,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这一点,但一直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即教育是具有阶级属性的。统治阶级利益与意志一直引导着教育发展。虽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称谓不同,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目标、任务也有差异,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从历史发展看,任何阶级取得政权后,都采取一切的措施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那么,统治阶级如何在思想、观念、心理等领域让社会成员接受、认可其统治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利用统治地位和国家力量,依靠庞大教育资源、影响力和舆论工具,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践活动,引导社会成员接受、同化统治阶级的道德准则、价值体系、政治思想,形成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政治社会条件与思想文化环境,从而实现、维护和发展统治阶级利益。

2. 促进国家团结与稳定需要。

国家产生以后,统治阶级借助国家政权形式来维护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国家团结与稳定是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促进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则是实现国家安定的思想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促进政治关系再生产,形成国家团结与稳定的支持者和维护者。统治阶级通过国家的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践活动,引导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社会成员,赞同、接受、内化政治观点、政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标准,把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转化为个体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实现政治角色的认同和政治关系的再生产,以此培养出统治阶级、国家的支持者。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中,形成对统治阶级、国家的长久的忠诚,促进社会稳定、国家团结,也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长期的基础。

3. 推动社会发展需要。

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成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形成共同理想、创造良好的外部自然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社会生产力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正是促进劳动者对一定思想意识、政治观点、道德观念的认同,提高劳动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培养劳动者的情感和意志,不断地改进生产工具,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术,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二是共同理想的形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人们通过认同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规范,增加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不断激发责任心、义务感、进取心,形成强大的信念支撑力,规范社会成员行为取向,外化为实践行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三是创造社会发展的良好自然环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通过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形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共识,唤醒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升华对自然崇尚和热爱的情感,规范生态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同步发展、和谐协调。

三、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实生成的目的性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目的性根源主要从人的发展性、完善性出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产生,源于个体通过接受、同化占统治阶级、国家、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满足推动个体社会化、丰富个体精神世界、促进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目的性根源,更多是从人的自身发展的本体性角度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产生、出现的根源和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目的性根源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 满足人的社会化需要。

从个体角度看,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基于生存与发展需要,主动、积极接受认同主流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过程,个体在认同中,学习社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接受、内化社会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规范准则,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促进个体认同社会主流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认同自己的社会身份,产生对集体、社会、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使自己成为具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推动个体积极参与人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完成个人的社会化、群体化,在良好的社会关系中成长。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有力推动个体融入社会共同体,是实现由自然人社会人转变、推动人的社会化、促进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2.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在促进人们对思想、政治、道德的接受过程中,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引领和规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荣誉、善恶、得失、取舍,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与价值取向。同时,人们还在社会理想认同、信仰认同中构建自己的理想与信仰追求等丰富的精神世界,迸发出为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从奋斗中体验到愉悦、充实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不断实践自我的人生与生命价值。此外,人们在认同、追求社会理想、共同发展愿景和自觉自愿遵守道德规范、秩序过程中,对现实与理想有理性的认识,关注精神的成长而不只是财富的增长,积极面对个人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在变动不定的世界里寻找安定的精神家园与思想寓所,并积极自觉地构建合理健康的精神秩序,不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对社会关系丰富、综合素质完善、个性自由发展等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了促进作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个体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中,接受社会主流的思想、观点、价值、道德、规范,形成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不断提升处理社会关系的觉悟与社会能力,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丰富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社会关系,促进各种社会关系全面生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促进人的综合素质完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认同中起了主导性作用,决定了人的综合素质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握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促进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自由发展。人的主体性指的是人在其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人的自由个性发展是人作为自觉、自主的个体,展示了个人独特性与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是通过社会成员对思想观点、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的接受、认可、认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唤醒个体的发展潜能,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激发创造精神,不断实现对现实规定性的否定和超越,彰显和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由个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