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力量赋能基层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赴应城开展“大思政课”“百马行动”宣讲活动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8-11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杨芳芳)2025年8月8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毛华兵带领“百马行动”专家小分队走进湖北应城,开展以“弘扬三大精神 凝聚支点建设力量”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百马行动”理论宣讲活动。活动通过“主会场+分会场”联动形式,覆盖教育、卫健、人社、乡村振兴等领域,为应城市基层党员干部、教师及群众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市教育局主会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毛华兵以《弘扬三大精神凝聚支点建设力量》为题,为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及青年宣讲团、巾帼红宣讲队等特色宣讲队代表授课。授课结合湖北“建成支点”战略目标,深入阐释“三大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鼓励教育工作者将理论融入课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市卫健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吕惠东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下的三大精神》为题,为卫健系统党员干部讲授三大精神。授课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基点,阐述了三大精神的形成背景、丰富内涵、共同特质和时代价值,以及弘扬三大精神,为加快建成战略支点提供精神力量的作用。

在市人社局,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传与社会服务部部长徐秉国以《深刻把握三大精神的理论品格》为题,为人社局干部职工讲授三大精神。授课结合人社工作实际阐明了三大精神各自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的一致性、蕴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推动进一步改革等时代价值,以及鼓舞人心激励支点建设的精神力量。

在“理论热点面对面”联系点义和镇,薛惠教授以《弘扬三大精神激活支点动能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为题,面向镇村干部、群众及市农业农村局、水利湖泊局代表展开宣讲。授课通过“理论+案例”形式,剖析“三大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价值,提出“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文化铸魂”的振兴路径,为基层干部群众注入精神动能。

聆听宣讲后,应城党员干部表示,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基层实际,为应城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未来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大思政课”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为应城高质量发展凝聚思想共识。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应城市委宣传部捐赠一批理论书籍。本次捐赠的“创新基层治理论丛”系列图书是中央宣传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指导的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首届“乡村振兴好书荐读”100种“入选图书”之一。

为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助力应城市思政教育提质增效,毛华兵、吕惠东、徐秉国、薛惠等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与市教育局教师代表、青年宣讲团成员开展“大思政课”主题调研座谈,围绕“如何提升基层思政课吸引力”“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结合点”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校地合作共建思政教育平台提供新思路。

此次“百马行动”宣讲活动是华中师范大学与应城市深化理论武装合作的重要成果。下一步,双方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常态化宣讲、联合调研、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书写新时代思政教育赋能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审核:徐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