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发布人:发表时间:1998-04-10点击:


——访张耀灿教授

 

本刊记者

 

张耀灿,男,1937年生,195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留校工作后曾任德育教研室副主任、政治教育系副主任。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及一般规律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项目一项,参与主持国家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和“九五”一般课题研究各一项。十余年来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大学德育概论》、《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及讲解》等专著、译著和专业统编教材共20部,在《中国高教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思想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30多篇。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张教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始终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就势在必行。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上具有较大影响,能否请您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

●可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独立的学科来建设,这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拨乱反正初期,从一机部系统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开始,全国各条战线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热烈讨论和研究。《光明日报》将研讨中的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张蔚萍、张俊南编写出版了《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姜思毅主编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和《政治工作学基础——毛泽东政治工作理论概述》。这些都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开端,而学科建设的全面开展并取得长足进步则是在高等学校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后。中共中央1983年7月1日批准的《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应当创办政工专业。原教育部为了落实这一精神,召开了论证会,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审批,第一批开办专业的高校有12所。到1997年全国高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之前,已有70所高校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中有35所高校先后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两个学科点4所高校开始招收了博士生。专业创办才短短的14年,能够从培养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发展到培养硕士生、博士生,这是与我们一直重视狠抓学科建设分不开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从1984年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至1989年,是抓重点带一般的时期,主要是出了拳头产品。第二阶段,1990年至1994年,是全面开展学科建设的时期,形成了学科群。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是酝酿新进展、寻求新突破的时期,学科理论形态要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迈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从一家一本论著走向百花竞放、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从单一学科发展为学科群,从没有项目资助发展为获得不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资助项目,取得了累累硕果。以科研为先导和基础,改变了教材多、专著少的局面,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取得了共识,学科的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理论观点、概念范畴的学科特色日益鲜明。但要看到,学科建设毕竟起步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某些理论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加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三大历史性课题”的实践经验需要研究和总结,必须在承担这一类挑战性课题中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总之,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成熟,但还面临着继续发展的艰巨任务,那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未成熟”或认为已经完全成熟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学科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张教授,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多数论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与此不同的意见称这种观点为“两个规律论”,而把自己的观点称为“一个规律论”。“一个规律论”又有四种不同的意见:(1)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虽然应重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但应将它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来研究;(2)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3)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4)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我个人认为“一个规律论”中(2)(3)种观点可能失之过窄,第(4)种观点可能失之过宽;我与“两个规律论”和“一个规律论”中的第(1)种观点基本相同又有所不同。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形成、发展、本质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简言之,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因为每一门学科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都反映一定的社会本质,有着自己的历史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形成发展过程,才能深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质及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一方面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要反映一定社会和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和要求,另一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这两个方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题中应有之义,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方面;在表述研究对象时当然就不宜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这一个方面的规律性问题拿出来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并列。其实,“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虽然主要指人们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但也包含社会制约性的规律。正因为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也才是可以发现和掌握的。还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一门总体学科,在它的研究对象中必然隐含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但并不需要在表述时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一一列出,更不宜只将某一门(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列出。

▲那么,请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学(或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包括学科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规律);(4)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包括管理机构、工作队伍、制度);(5)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包括社会影响、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及接受教育的规律)。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在一定的理论原则指导之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客体(受教育者)、介体(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环境影响的历史演变的全面研究,因而,理论体系相对地可以分为理论篇、历史篇、规律篇、管理篇、对象篇。每一方面研究内容的深入展开便发展成某个分支学科,如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等等。

▲请谈谈您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上有哪些独到见解。

●谈不上是什么独到见解,和其他同行一样想为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添砖加瓦。有的问题的提出是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意欲抛砖引玉,引起讨论。

第一,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基本矛盾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同一个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说,贯穿始终和各个方面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反映的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既表现为许多具体矛盾,又决定着具体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来说,它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也即教育者所表达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的矛盾。对这个特殊矛盾的解决的研究便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特殊矛盾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又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本质,是二者的统一。

第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应确立新的“四要素论”。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包含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境四个要素。对此,自己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我在1986年出版的《大学德育概论》中突破了许多教育学版本关于德育过程“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的传统观念,提出德育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四要素论”。后来,根据时代的特征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在1988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认为,环境的影响因素、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具有同时作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特点,传统社会中教育者所具有的信息优势日益削弱,所以,只是把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在因素已不符合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环境不仅同时作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而且还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抉择方向,因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体结构论”,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体(即环境)等要素构成。在1995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中,我正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结构确立为新的“四要素论”即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境四要素。这一观点不仅更为精细深入,而且更加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在学术会议上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赞同。

第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我认为既要有科学性、稳定性,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改革开放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原则作出新的概括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其表述是主观的,而所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则应是客观的。由于各人的认识、反映水平的差异,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表述便有所不同。经过认真比较,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归纳、表述与其提“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等等,还不如归纳、表述得更简炼。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主要有以下七条:(1)方向原则;(2)民主原则(包括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法纪处理为辅,包括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质上也包括了疏导原则);(3)求实原则;(4)渗透原则(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5)层次原则;(6)激励原则;(7)示范原则。因为有的原则提“相结合”未必能构成关系并列的一对矛盾,而且作出简炼的准确的概括往往涵盖面更宽、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比如激励原则不仅包容了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而且比上述的某一提法都更好,尤其是比单独提物质利益原则站得更高,内涵更深,包含了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正负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等丰富的时代内容,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的反映。

第四,应当加强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总结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集中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规律的体现。认真总结和牢牢把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对什么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表述,有的概括不太全面、不太准确,有的则把某个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上升为优良传统。我认为还是应当注意优良传统的高层次性。根据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和历史文献的认真研究,我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有以下七条,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实事求是的传统,群众路线的传统,平等待人的民主传统,以身作则的传统,全党动手、齐抓共管的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永远都需要坚持和发扬。

第五,应当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研究。任何一门学科,其理论骨架都是由一系列独特的概念范畴构成的。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它既是以往认识成果的小结,又是进一步认识的阶梯。因此,对范畴的研究特别重要。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对范畴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亟待开展和加强。我在学术会议和有关刊物上曾发表过《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范畴》。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范畴有思想与行为、教育与管理、理论与实践、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内化和外化、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疏与堵、破与立等,这还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引起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此外,我们在学科建设中吸取国内外的有关成果,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作出了大胆的归纳和表述,较早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纳入学科体系,列出专章开展研究,不仅从纵横两方面体现了现代大教育观的立体思维,而且促进了学科体系的发展完善。

▲请您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第一,二者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来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则对思想政治工作起着理论指导的作用。因此,如果学科建设搞得好,理论完善、深刻,那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就大。相应地,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搞得好,经验多,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发展完善的丰富源泉。第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正规化的培训网络,逐步把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和内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要懂得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外,还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这就必须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即使是从事各行各业业务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同志,学习和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也能够更自觉地结合业务工作抓人的思想工作,通过抓好人的思想工作来保证经济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搞得好,显然有利于提高专兼职政工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第三,搞好学科建设有利于防止和克服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在低水平上徘徊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取多门学科的知识成果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但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叫应用研究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研究也可叫做基础研究。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多偏重于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各行各业里的政工干部多偏重于应用研究。实践证明,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上不去,应用研究便容易出现在低水平上徘徊的状况,最终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实现。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学科建设、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有利于应用研究走出困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趋势如何,应当怎样来加强这门学科的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必然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也必然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十几年来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理论体系基本成熟,但是,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许多难点、热点问题,有许多重大的历史性课题需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如果不在实践中回答和解决好这些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学便不可能在新的条件下真正得到发展和完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在从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转化的历史进程中,要充分吸取古今中外有关文明成果,至少还有以下四方面的工作要做:(1)要研究和吸取中国古代至近代历史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的经验精华;(2)要研究和借鉴外国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好的经验,比如美国的国旗意识,日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新加坡的社会公德建设经验等;(3)要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化进程中做人的工作的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比如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等;(4)要研究“新三论”、“老三论”等系统科学成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上述问题虽然提出多年了,但要么就是没有进展和突破,要么就是仅仅在教科书中(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一章中)作一些简介,而要真正将其吸收、消化,有机应用,变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有机成分,距离尚远。尤其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运用数学、软科学,引进量化方法,开展预测、决策、评估工作,难度更大,更是一项长远的建设。上述这些工作开展的状况,可以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水平。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做好上述工作,定能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上新台阶。如前所述,学科建设目前处在第三阶段,即酝酿新进展,寻求新突破的阶段,可以说学科建设进入了协同攻关的艰难时期。但是,我们有邓小平理论指导,有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议指导,有利条件也是很多的。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使学科建设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再上一个新台阶。总的思路应当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炼新理论,同时通过纵横比较、文理渗透,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进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1998年1月于武汉)

内容来源:《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2期(199.04.10)